联系电话 400-123-4657
  • 栏目幻灯一
  • 栏目幻灯二
  •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im体育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平台升级为20“电碳”“车碳”应用场景正式发布 公众低碳用电低碳出行都将有收益添加时间:2023-08-19

      im体育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平台升级为2.0,“电碳”“车碳”应用场景正式发布 公众低碳用电低碳出行都将有收益

      ‘电碳’碳普惠是以公众用电为场景,将公众日常低碳用电行为的减排效益进行赋值的一种激励机制。”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种机制下,公众低碳用电行为形成的碳减排量,不仅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还可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

      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平台升级为2.0,“电碳”“车碳”应用场景正式发布 公众低碳用电低碳出行都将有收益

      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重庆在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举行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主题活动。记者从活动上获悉,重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平台正式升级为2.0,“电碳”“车碳”应用场景正式发布。

      “‘电碳’碳普惠是以公众用电为场景,将公众日常低碳用电行为的减排效益进行赋值的一种激励机制。”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种机制下,公众低碳用电行为形成的碳减排量,不仅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还可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

      公众可通过碳惠通平台注册账号并登录,查询通过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关闭待机电源、人走关灯等节约用电行为所产生的减排量,将日常用电减排量以碳积分形式在平台管理存储。

      “碳积分作为低碳用电的奖励可用于兑换福利,所以节约用电不仅节约了电费,还能让市民多一份福利‘收入’。”该负责人表示,“电碳”的推出将进一步引导公众参与节约用电,培育公众节能减碳意识,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氛围,助力全市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对于“车碳”应用场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碳惠通平台上线以来,已初步形成“车碳”生活应用体系,陆续签约重庆公交集团、安诚保险、青桔单车、滴滴出行、高德地图、T3出行、强国单车等,正快速形成覆盖居民出行领域的“车碳”生活圈。

      本次上线的“车碳”应用场景以重庆公交为主,重庆市民采用公共汽车、地铁等低碳公共出行方式所产生的减排量,有科学的核算方法。

      “通过核算重庆市主要道路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水平确定重庆市低碳公共出行(公交、地铁)的平均每人每公里减排水平,并根据公众每次出行的距离计算出该次出行的减排量。”碳惠通运营方、重庆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伟介绍,公众通过在“碳惠通”平台注册使用乘车码,在使用公交出行时,平台就会根据个人出行数据进行碳普惠项目开发和减排量申请,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同样会产生碳积分,并成为公众的收益。

      据介绍,目前,碳积分可用于兑换环保布袋、环保系列明信片、环保画册、环保便签等环保产品,哈啰骑行券、滴滴出行抵用券等优惠券,以及雨伞等生活用品,兑换物品将不定期更换。

      7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在2023年全国低碳日重庆主场活动上获悉,重庆碳市场将进行扩容,拟纳入工业企业308家。

      “此次扩容,将原来年度碳排放量达到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工业企业,调整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碳市场扩容将促使更多行业和企业加速企业节能转型,减少碳排放;为低排放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收益、更大激励,促进环保和节能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促使更多企业展开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带动更多碳盘查、核算和核查等碳中介机构业务需求。

      早在2012年,重庆就成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并于2014年在重庆联交所集团挂牌成立“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截至2023年6月30日,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指标4139万吨、8.76亿元,推动企业自主实施50余个工程减排项目,减碳效益每年约800万吨,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重庆联交所集团绿色资源交易分中心主任曹竹介绍,试点初期,重庆碳市场纳入管控的主体有242家,随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退市以及发电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按国家要求不再参与地方碳市场),这一数据下降到152家。

      近日,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的重庆两江长兴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兴热力)生产技术部主任何孝基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公司通过重庆市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平台的牵线搭桥,向中国银行贷款的4.7亿元即将兑现。

      “融资利率大幅低于市场水平,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何孝基算了下,按利率降低1个点算,融资成本一年能减少400多万元。

      气候投融资是一项引导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重庆将遴选出一批区县开展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

      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局长郑阳华介绍,“政银企”平台是重庆市搭建的全国首个受环保部门监管的气候投融资平台,立足两江、面向全市,包含“一网两库三中心”。“一网”即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两库”即包含了储备、开发、案例的项目库和包含了专家、三方、投资机构的支撑库;“三中心”则是项目管理中心、用户管理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

      在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以提交资料申请注册,入驻平台的银行也可以在平台上筛选出符合自己投资理念的企业进行接洽。

      “我们了解到这一融资渠道后,便在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上进行注册申报im体育。”何孝基说,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对企业项目减排量进行预估审核,企业再将资料补充完善,项目便被纳入项目储备库,“入库后,有几家银行觉得我们的项目还不错,综合考虑后,公司决定向中国银行贷款。”

      “这笔钱我们不经手,资金只是划拨到我们公司账户。向供货商付款时,银行直接将金额划给供货商。”何孝基说,现在集团公司还有多个类似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希望能通过气候投融资平台找到“婆家”。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814家企业在“政银企”平台上注册,平台筛选入库项目399个,融资意向3575.78亿元。其中,占比较多的是光伏发电项目。

      以两江新区为例,去年以来,两江新区依托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的政策优势,陆续出台9大支持性政策,为新型储能项目、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绿色汽车等产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保驾护航”。

      作为国家试点,两江新区正在探索建立“全域碳账户”im体育,以碳账户为核心,碳融资、碳交易为两翼,链接工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个人、金融机构等多个关键主体,实现数据互通、交易互通,形成完整碳普惠体系。

      “下一步,我们还将拓展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碳中和类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机构创新开展碳债券、碳资产质押、碳资产回购等融资业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社会低碳转型。”郑阳华说。

      “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每年的资金需求有3.1万亿元—3.6万亿元,包括气候投融资在内的绿色金融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7月,重庆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2022年8月,重庆被纳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范围。同月,两江新区入选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

      “重庆将参照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模式,遴选出一批意愿强、基础好、代表性明显的区县开展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该负责人称im体育,重庆将以此为契机,抓好气候投融资项目策划、储备和投资运行,健全气候投融资评价标准和统计评价体系,加快释放气候投融资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效能,尽快形成国家和市级“1+N”气候投融资试点联动格局,逐步推动气候投融资政策在全市落地。

      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重庆在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举行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主题活动。记者从活动上获悉,重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平台正式升级为2.0,“电碳”“车碳”应用场景正式发布。

      “‘电碳’碳普惠是以公众用电为场景,将公众日常低碳用电行为的减排效益进行赋值的一种激励机制。”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种机制下,公众低碳用电行为形成的碳减排量,不仅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还可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

      公众可通过碳惠通平台注册账号并登录,查询通过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关闭待机电源、人走关灯等节约用电行为所产生的减排量,将日常用电减排量以碳积分形式在平台管理存储。

      “碳积分作为低碳用电的奖励可用于兑换福利,所以节约用电不仅节约了电费,还能让市民多一份福利‘收入’。”该负责人表示,“电碳”的推出将进一步引导公众参与节约用电,培育公众节能减碳意识,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氛围,助力全市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对于“车碳”应用场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碳惠通平台上线以来,已初步形成“车碳”生活应用体系,陆续签约重庆公交集团、安诚保险、青桔单车、滴滴出行、高德地图、T3出行、强国单车等,正快速形成覆盖居民出行领域的“车碳”生活圈。

      本次上线的“车碳”应用场景以重庆公交为主,重庆市民采用公共汽车、地铁等低碳公共出行方式所产生的减排量,有科学的核算方法。

      “通过核算重庆市主要道路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水平确定重庆市低碳公共出行(公交、地铁)的平均每人每公里减排水平,并根据公众每次出行的距离计算出该次出行的减排量。”碳惠通运营方、重庆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伟介绍,公众通过在“碳惠通”平台注册使用乘车码,在使用公交出行时,平台就会根据个人出行数据进行碳普惠项目开发和减排量申请,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同样会产生碳积分,并成为公众的收益。

      据介绍,目前,碳积分可用于兑换环保布袋、环保系列明信片、环保画册、环保便签等环保产品,哈啰骑行券、滴滴出行抵用券等优惠券,以及雨伞等生活用品,兑换物品将不定期更换。

      7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在2023年全国低碳日重庆主场活动上获悉,重庆碳市场将进行扩容,拟纳入工业企业308家。

      “此次扩容,将原来年度碳排放量达到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工业企业,调整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碳市场扩容将促使更多行业和企业加速企业节能转型,减少碳排放;为低排放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收益、更大激励,促进环保和节能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促使更多企业展开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带动更多碳盘查、核算和核查等碳中介机构业务需求。

      早在2012年,重庆就成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并于2014年在重庆联交所集团挂牌成立“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截至2023年6月30日,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指标4139万吨、8.76亿元,推动企业自主实施50余个工程减排项目,减碳效益每年约800万吨,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重庆联交所集团绿色资源交易分中心主任曹竹介绍,试点初期,重庆碳市场纳入管控的主体有242家,随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退市以及发电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按国家要求不再参与地方碳市场)im体育,这一数据下降到152家。

      近日,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的重庆两江长兴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兴热力)生产技术部主任何孝基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公司通过重庆市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平台的牵线搭桥,向中国银行贷款的4.7亿元即将兑现。

      “融资利率大幅低于市场水平,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何孝基算了下,按利率降低1个点算,融资成本一年能减少400多万元。

      气候投融资是一项引导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im体育,重庆将遴选出一批区县开展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

      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局长郑阳华介绍,“政银企”平台是重庆市搭建的全国首个受环保部门监管的气候投融资平台,立足两江、面向全市,包含“一网两库三中心”。“一网”即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两库”即包含了储备、开发、案例的项目库和包含了专家、三方、投资机构的支撑库;“三中心”则是项目管理中心、用户管理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

      在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以提交资料申请注册,入驻平台的银行也可以在平台上筛选出符合自己投资理念的企业进行接洽。

      “我们了解到这一融资渠道后,便在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上进行注册申报。”何孝基说,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对企业项目减排量进行预估审核,企业再将资料补充完善,项目便被纳入项目储备库,“入库后,有几家银行觉得我们的项目还不错,综合考虑后,公司决定向中国银行贷款。”

      “这笔钱我们不经手,资金只是划拨到我们公司账户。向供货商付款时,银行直接将金额划给供货商。”何孝基说,现在集团公司还有多个类似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希望能通过气候投融资平台找到“婆家”。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814家企业在“政银企”平台上注册,平台筛选入库项目399个,融资意向3575.78亿元。其中,占比较多的是光伏发电项目。

      以两江新区为例,去年以来,两江新区依托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的政策优势,陆续出台9大支持性政策,为新型储能项目、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绿色汽车等产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保驾护航”。

      作为国家试点,两江新区正在探索建立“全域碳账户”,以碳账户为核心,碳融资、碳交易为两翼,链接工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个人、金融机构等多个关键主体,实现数据互通、交易互通,形成完整碳普惠体系。

      “下一步,我们还将拓展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碳中和类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机构创新开展碳债券、碳资产质押、碳资产回购等融资业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社会低碳转型。”郑阳华说。

      “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每年的资金需求有3.1万亿元—3.6万亿元,包括气候投融资在内的绿色金融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7月,重庆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2022年8月,重庆被纳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范围。同月,两江新区入选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

      “重庆将参照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模式,遴选出一批意愿强、基础好、代表性明显的区县开展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该负责人称,重庆将以此为契机,抓好气候投融资项目策划、储备和投资运行,健全气候投融资评价标准和统计评价体系,加快释放气候投融资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效能,尽快形成国家和市级“1+N”气候投融资试点联动格局,逐步推动气候投融资政策在全市落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