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碳市场以碳排放权为标的资产进行交易,是比较典型的权证市场,有较强的金融属性。因此,发展碳金融对建好碳市场至关重要。
在“双碳”目标下,金融机构今年以来频频发力碳金融,与“碳”挂钩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涌现。今年2月份,四川天府新区川西林盘碳汇线上交易正式达成,这也意味着独立生态碳汇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通过碳汇市场线上挂牌交易实现价值补偿;7月份,中国银行丽水市分行发放首笔林业碳汇;9月3日,金融机构碳核算平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亮相;等等。
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7.0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万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8个百分点。在实践中,除了绿色信贷之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还有较大发力空间。如碳排放权期货能够通过提供公开透明、高效权威的远期价格助力碳市场更好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加强碳市场流动性;碳债券等产品能够盘活企业碳资产,为有碳配额企业融资;碳指数、碳保险能够为碳交易提供风险保障。
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启了碳排放权抵押融资贷款等创新探索,但受政策制度所限,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尚未进入全国碳市场,未能发挥促进碳配额有效定价、增强市场活跃度的作用。从全球碳市场发展规律来看im体育,未来我国碳市场扩容将是大概率事件,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将有较大创新服务空间。
银行对于碳市场的企业,可提供开户、结算im体育、存管等基础碳金融服务,开发全流程的配套金融服务模式。另外,还可围绕企业的具体需求,以企业碳配额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抵质押物向企业发放贷款、发行碳债券,甚至探索发展碳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管理碳配额及碳价格风险提供衍生品对冲服务等。
从企业角度来看,碳排放、碳资产管理不同于企业以往的任何一项业务。碳排放数据链条长、涉及环节多、周期长,且还涉及交易、财务等内容,协调各部门各要素的难度较大,亟需银行等各类专业机构的助力。
碳市场需要深化发展,碳金融的空间还有待释放im体育im体育,需要更多的市场参与者。碳金融近年来虽然创新探索不断im体育,但参与的金融机构不多,应用规模仍然不大,各地“首单”的示范效应亟待放大。发展碳金融存在不少堵点,我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完善,而碳金融还需要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专门扶持政策,如将碳金融发展纳入金融机构评价体系,为碳金融产品的投入和创新发展开通绿色通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