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2021年12月22日,丽水市森林碳汇管理局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个负责森林碳汇管理的部门。丽水是浙江最大的林区市,全市林地面积219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7%,林业资源是丽水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是极大的创新,森林还是那片森林,但是我们要从碳的角度重新认识这片森林。”丽水市森林碳汇管理局局长廖永平直言。研究表明: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储存了约1.15万亿吨碳,维持着77%的植被碳库和39%的土壤碳库,年吸收量约占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总量的三分之二。
在“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虽屡屡被提及,但如何开发利用仍是一个新课题——只有把林业碳汇变成“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持续”的产品,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中,其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8月23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举办塞罕坝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金融机构授信签约仪式,12家企业购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等8家单位的降碳产品,实现价值转化2460.59万元。这并不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次进行碳汇交易。2018年8月,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与北京兰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首笔造林碳汇交易,交易量3.6万吨。截至今年1月,林场首批签发造林碳汇核证减排量18.275万吨,已完成销售16.2756万吨,实现收入314万元。
与减排相比,固碳具有成本低、易施行、兼具其他生态效益等显著特点。与草原、湿地以及农田、荒漠等生态系统的固碳效果相比,森林吸收固定的碳大部分储存在林木生物质中,具有储存时间长、年均累积速率大等明显优势,哪怕林木转化成木产品也同样能够储碳。
有媒体曾对不同降碳方式做过成本对比:造林/再造林技术去除二氧化碳的成本10美元/吨至50美元/吨;生物质能源+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去除二氧化碳的成本100美元/吨至200美元/吨;直接空气捕捉技术最昂贵,去除二氧化碳的单吨成本达数百美元或更高。所以,从各方面对照中可以看出,通过森林来实现降碳,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对钢铁、水泥等碳排放大户而言,通过买“碳”来抵消工业排放,确保实际碳排放量不会超过限定排放总量,无疑是一种最优的选择。
换“卖方”视角,按照碳汇交易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塞罕坝机械林场首批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全部完成交易后,可以给塞罕坝机械林场带来上亿元的收入。
“去年卖了多少钱?”“总共3笔,582吨,近6万元。”问起村里去年的碳汇交易情况时,丽水龙泉市兰巨乡官埔垟村党支部书记脱口而出,可当记者问起怎么理解碳汇时,他的表情有点局促。尽管不是非常理解,可当去年市里要在村里做森林碳汇基地时,他仍然坚定地点头:这是一件好事,凭着好空气就能卖钱。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忧虑。目前来买碳汇的多为政府部门,且次数不多。“有人买,它值钱,没人买,还是一片树林。”
的想法简单而实际,却直抵碳汇局最重要的课题——让碳汇像商品那样自由交易。
“目前的碳汇交易多为点对点的案例,没有建立起对应的体制机制市场。”丽水市发改委生态经济处处长蔡秦一语道破。这两年,尽管关于碳汇的交易很热闹,但无论是购入方、购入地还是碳汇价格,都是政府的主导行为,而非市场行为。
碳汇局今后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碳汇交易平台,让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在上面自由交易,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贡献。
“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廖永平向记者介绍,“无形的森林碳汇如何开发测算?需要一套方法学!让森林持续不断产生碳汇,要对林地进行管理培育!既然是市场就需要一个交易平台,有市场主体参与im体育,还要有相应的碳汇金融产品……”
当碳汇有了价值,金融产品也开始萌芽。去年8月,龙泉市官埔垟村村民李汉清以林业碳汇为质押,向银行申请并获得当地首笔“碳汇+地役权”贷款,80亩“碳汇林”共贷款20万元。
碳汇局成立后,银行对开发碳汇金融产品的兴趣更大了。最近,碳汇专班协调处已和多家银行负责人碰过面,商议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
从碳汇的核算到交易再到延伸出来的金融产品,整个链条运转起来,碳汇就能换成真金白银。森林碳汇除了助力地方碳中和外,对于全域都是山区县的丽水来说,还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那就是将森林碳汇项目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机结合,加快推动“两山”转化,为山区实现共同富裕蹚出一条新路子。
“根据评估,我国森林覆盖率最大潜力有可能达到28%—29%,目前可用于造林的土地还有约3000万公顷,再加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土地,总共还有4000多万公顷土地可以用来扩大森林面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说,我国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90多立方米,要加强森林经营,采取森林抚育等措施,建立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记者看到过一组数据:我国现实林分中,每公顷蓄积量未达到林地生产潜力20%的占43%,达到林地生产潜力20%至50%的占26%,达到林地生产潜力50%以上的只占31%。这意味着,我们在看到森林面积等“量”因素后,还应该注重森林的“质”,提升林木蓄积量是提“质”的重要且可行的途径。
这背后有科学研究数据支持:林木每增长1立方米蓄积量,可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
记者前不久到塞罕坝机械林场采访,看到一组数据,从1962年到2020年底,林场森林面积从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林木总蓄积量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万立方米,增长了30多倍。
即使这样,塞罕坝机械林场提出了新目标,其中一项为到2030年,林场森林面积达到12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这意味着,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塞罕坝机械林场要以增加4.35%的森林面积带来54.44%的森林蓄积量的增加。这样巨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关键还是要提升“质”。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林木蓄积量每公顷为135.2立方米,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塞罕坝机械林场还有这样大的林木蓄积量的潜力,其他地方可想而知im体育。
森林和人一样,树木也有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森林按照年龄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其中,幼im体育、中龄林的固碳速率相对较快,而成、过熟林固碳能力逐步下滑。到了生命周期末端im体育,树木最终会成为碳源,造成碳的释放。需要加强对中幼龄林的抚育和培育,促进林木生长,同时伐除残次木、枯立木im体育、病腐木等影响树种生长的林木。
记者曾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分场采访,在这里看到一些工人在高大的落叶松下开展林冠下造林。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开展阔叶树种栽植试验,已完成2万亩混交林建设,并计划在20年内完成40万亩,进一步增强防虫、防火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更健康、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这就需要通过对森林科学、有序的经营,持续提高森林固碳量和固碳能力,延长二氧化碳在森林中的固定时间,最大限度地贮存碳。
浙江是最早进行林权改革的省份,农民是林地的实际经营主体。可在碳汇开发过程中,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运营主体数量大而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随着碳汇交易量的增多,今后如何把分散在村民手中的碳汇集中起来开发,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其实涉及运营开发主体是谁的问题。”在前期调研中,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当地的解决办法是,统一以村镇的“强村公司”运营,收益归村集体。
“卖碳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碳汇量增加、减排量变大、低碳企业更多。”廖永平说。碳汇局只是一个支点,撬动的将是整片森林资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