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123-4657
  • 栏目幻灯一
  • 栏目幻灯二
  •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天im体育祥集团徐萍:要增加产品碳足迹披露透明性防止“洗绿”添加时间:2023-12-20

      im体育作为评价低碳的重要概念之一,碳足迹被用来识别和评估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加快形成有益经验和制度成果。而大湾区如何推进碳足迹管理相关工作,引领低碳发展先行先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聚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主题,12月21日,南都·湾财社将在广州举办2023责任中国ESG年度盛典。同时,围绕大湾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南都·湾财社记者近日采访了Intertek天祥集团可持续业务首席专家徐萍。

      徐萍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大湾区碳足迹工作主要基于应对国际贸易绿色低碳技术性壁垒、绿色消费、绿色采购三个方面的挑战,由深港两地率先开展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将全面提升大湾区产业低碳竞争力,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自去年起,深圳发布了一系列绿色低碳发展举措。2022年10月,深圳市印发关于《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旨在通过建立高效能组织管理机制、构建统一化标准认证体系、打造综合型数据服务基础、开展规模化产群示范工程、推进融合性多场景协同采信、实现国际化多边合作互认等重要举措,在未来3年建成大湾区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完成100类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配套技术文件、排放因子数据集及核算模型,600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示范,实现“低碳可计量绿色能检测数据可追溯、国际可互认、全球能通行”。

      同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及两项碳足迹团体标准《碳足迹评价通用技术要求》和《碳足迹数据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正式发布,为后续的产品碳足迹种类规则制定规范化奠定基础。

      2023年11月26日,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在全国首次实现企业碳足迹申请、核算、第三方核查、报告、认证、证书及标识发放、过程监督的一体化、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包含了电池、光伏等45个行业的产品种类规则,与国际标准ILCD格式和规则保持一致。目前欣旺达、华为技术、华润、伊利等30多家企业已在平台申请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据介绍,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国际互认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总的来说,大湾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徐萍认为,未来大湾区可以继续从四个方面努力创新,进一步引领低碳发展先行先试。一是,企业需要在碳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建设,持续降低产品碳足迹。二是,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并与全球主要的数据库开发商建立合作,开发出能够满足相关数据要求的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库体系。三是,加强消费者在监督方面作用,增加产品碳足迹披露的透明性,防止“洗绿”“漂绿”。比如可以引入相关产品碳足迹“护照”。四是,除碳足迹核算标准之外,脱碳、碳中和、净零排放标准化也至关重要。

      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品碳足迹不仅是碳减排的工具,也逐渐地成为一种贸易壁垒的手段,我国电池im体育、新能源汽车、纺织品等产品的出口均将面临碳足迹的考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im体育,我国快速建立碳足迹标准体系,并给企业提出相关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增加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韧性。”徐萍表示。

      同时,她指出,“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中国和国际标准体系对接和互认仍存在挑战,主要是目前中国的碳足迹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呈现区域化、分散化的特点,存在重复、内容交叉,缺乏统一规划。而国内现有的碳足迹的核算规则无法对碳标签制度实施涉及的碳排放计量监测、核算、评价与报告、标识标签、审定与核查等全过程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撑。此外,国内碳因子库系统性、实用性、完整性都有所欠缺,全国统一的碳因子库建设任重道远。”

      针对上述的难点,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徐萍则表示,《意见》是我国碳足迹标准体系的路线图,为开展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具体来看,首先需要结合国外国内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最基础的碳核算标准。在此基础上,推动与国外标准的互认,提升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快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明确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其次,推动统一规范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依法合规发布细分领域背景数据库,支持国际碳足迹数据库据实更新相关背景数据。最后,要加强国际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加强与国际相关方的沟通对接,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

      徐萍介绍im体育,从行业来看,制造业、道路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是大湾区碳减排潜力最大的三大行业。其中,建筑和交通领域碳减排是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im体育,而如何更好地帮助建筑和交通行业实现高能耗、高排放向低能耗、低排放转型从而实现自身碳中和,以及将两者纳入到碳市场交易平台,激活行业活力尤为重要。

      今年8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其中提到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组织开展纺织、陶瓷、数据中心、交通、建筑等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并将其逐步纳入广东碳市场。同时,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探索基于广东碳市场现有基础,链接港澳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企业,研究大湾区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碳排放核算、数据报告指南、核查指引等标准和制度体系,开展能力建设活动,适时开展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系统重要性”和“先进示范性”对全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将会产生关键影响。徐萍表示,“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和发展一直是领头羊角色,早在2011年广东省被确定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后,进行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基础建设,尤其在境外投资者开放方面,深圳是各试点中第一个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的碳交易平台。今年10月,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香港乃至整个大湾区碳市场生态圈的发展。”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未来如何创新、差异化发展,徐萍建议,要加快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依托广州、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对接香港、澳门相关交易机构,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并将实体机构落户南沙。在金融方面im体育,紧密依托港澳资本市场,发挥气候投融资体系、绿色金融体系有效支持碳市场发展的作用。构建碳金融保险产品、碳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市场。积极谋划应对碳足迹、碳关税等新挑战。接轨欧美碳市场,建立以碳减排效益为主要产品的生态补偿交易平台,制定适用范围更广的碳普惠减排量方法学。推动大湾区企业在小家电、跨境电商等领域建立健全出口产品低碳标准制定、认证和国际合作服务体系,提升中国相关产品在国际贸易碳工具运用中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