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123-4657
  • 栏目幻灯一
  • 栏目幻灯二
  •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应如何展开—零碳研究院碳报(第八十一期)im体育添加时间:2024-01-20

      im体育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3.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

      李强:中国绿色投资和消费市场每年将达十万亿级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李强指出,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破除各种绿色壁垒,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他指出,中国还将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形成规模庞大的发展增量,孕育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据测算每年将达到十万亿元级,潜力巨大。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在清洁能源转型、绿色交通等领域投入巨量资金,带动了庞大的绿色投资和消费市场。凭借着制造业和产业链优势,我国在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方面形成了较大的出口优势,在推动我国绿色转型的同时也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助力。

      .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1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共包括21个城市(区)、43个产业园区,涉及多种类型的城市和行业。试点单位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代表性较强,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衔接,与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相适应。

      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压力较大。因此,必需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推进减污和降碳协同发展。2022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开启了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一批试点名单,预示着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工作将加快推进。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此次行动计划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等4个优先领域部署了多个行动,为各部门im体育、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引,也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202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就“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一致,提出到2030年至少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的目标,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海洋和土地保护最大规模的承诺。作为COP15 主席国,我国此时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显示出对落实COP15目标的坚定承诺和切实行动。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公布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1月16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沪苏浙两省一市发展改革委、苏州嘉兴两市政府近日共同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聚焦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重点领域,明确开展16项行动,共包括124个项目。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自2019年成立以来便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2021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次发布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此次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示范区未来三年重大建设项目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也为长三角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动力。

      .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近日,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据悉,该平台围绕金融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要求,重点打造绿色信息服务、绿色金融供给、绿色产业识别、绿色项目服务、智能分析和预警五大功能。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发展绿色金融空间广阔。作为我国重要金融枢纽城市,上海上线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的金融枢纽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绿色生产和生活服务领域,也助力上海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枢纽。

      .我国最大清洁能源汽车运输船首航1月17日,一艘7600车位LNG双燃料滚装远洋船——“上汽安吉申诚号”将首航欧洲,这是由我国船东投资建设的、全球现役装载量最大的清洁能源汽车滚装船。据悉,该船搭载上汽、东风和宇通等中国自主品牌近5000辆新车驶向欧洲,其中约有一半是新能源汽车。

      2023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作为主要运力的汽车运输船出现“一船难求”的局面,大型滚装船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因素。据悉,今后三年内,7600、7800、9000车级共14艘远洋运输船将陆续加入上汽安吉物流远洋船队,将有助于缓解我国汽车出口的运输难题,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宁德时代或将在北京建电池厂近日,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消息im体育,北京市将在2024年谋划实施多个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并开建宁德时代北京工厂等,进一步健全汽车行业产业链。这或许意味着,宁德时代将在北京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为相关汽车客户提供动力电池。

      当前,宁德时代已在国内共布局了11个生产基地。此前,宁德时代已与北汽集团、理想汽车等北京车企签署合作协议。据悉,小米首款新车SU7也将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为进一步完善北京地区汽车厂商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宁德时代或将在北京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厂。

      近日,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宣布与比亚迪签署协议,为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智利阿塔卡马绿洲4.1GWh储能项目采购首批电池储能系统。据悉,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比亚迪1.1GWh大型储能系统的采购,打算将其用于该项目的一期和二期。同时,赣锋锂业董事会同意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6500万美元向Leo Lithium Limited收购旗下Mali Lithium公司不超过5%股权,增资完成后,赣锋国际将持有Mali Lithium 55%股权。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锂电资源和储能成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产品。近两年来,我国国内锂电和储能相关厂商加快国际市场布局,一方面积极收购锂电池上游矿产资源,保证锂电和储能产品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积极开拓锂电池和储能国际市场,推动国内产品走出去。

      .国际能源署报告:未来5年风光发电将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95%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迎来最快增长期。预计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2023年至2028年间达到7300吉瓦。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COP28上,全球120多个国家达成了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增至三倍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并预计出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以及风电和光伏的具体增长情况,显示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风电的广阔增长前景。

      近日,法国能源转型部长表示,为了重振民用核工业,法国政府将向国会提交“能源主权法案”。该法案文本放弃了到 2025 年将核电在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减少到 50%的原有目标。提出2026年后,新增核电装机达13吉瓦,相当于8 座EPR反应堆,最终新建核电可能达到 14 座机组。

      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60座核反应堆在建中,110座核反应堆在建设规划中,这无形中拉大了铀燃料供需缺口,导致铀价不断上涨。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能源安全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尤其欧洲方面,在减少化石能源的大背景下,尽可能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保证能源供应稳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核电变成为了主要国家的重要选择。

      创新应如何展开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试点名单共包括21个城市(区)、43个产业园区,涉及多种类型的城市和行业。生态环境部将强化试点全过程管理,因地制宜推进试点任务,提供常态化专家技术帮扶,引导试点单位在发展模式、管理措施、技术路径等方面积极探索。

      此前,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便联合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无废城市”建设中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探索不同类型城市减污降碳推进机制,在城市建设、生产生活各领域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任务,减污降碳协同便成为我国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理解减污降碳协同的内在机制、更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

      由于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等特性,这意味着减污和降碳两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即统筹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温室气体等多领域减排要求,以双碳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碳达峰,提升减污降碳综合效能。

      相比发达国家在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转入碳排放控制阶段的情况,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环境根本好转的形势尚未形成。在此背景下,我国就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碳减排的双重任务,出于生态环境治理和碳减排多目标治理的压力,就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碳减排协同起来,全面提高环境治理和气候应对的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

      首先,减污降碳协同可以带来较大的环境效益。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不但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也产生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因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可以减少其他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反之亦然。即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大气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性,可以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实现大气环境的改善。

      其次,减污降碳协同可以带来更广泛的气候效益。减污降碳协同将温室气体减排升级到了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即把“双碳”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当中。环境保护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土壤污染防治、固废污染防治等方面,在气、水、土、固废等环境要素治理的过程中展开节能降碳行动,将进一步扩大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和覆盖范围,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整体改善。

      最后im体育,减污降碳协同可以显著降低生态治理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减污降碳协同具有明显的经济协同效益。无论减污对降碳产生的协同效益还是降碳对减污产生的协同效益im体育,都是附属效益,不用支付额外的成本,降低了环境保护和气候应对的总成本。此外,减污降碳协同过程中对节能方案和绿色产品的需求旺盛,能有效带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并提高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带来切切实实的经济增长效益。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双碳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协同越来越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此前,《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im体育,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将双碳工作与国家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对接起来。

      近日,在最新出台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出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减污降碳协同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生态环境部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中提出,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点海湾、重点城市群,加快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模式,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此次,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将进一步加快试点地区及全国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优秀经验。

      此次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包括21个城市、43个产业园区。城市涵盖资源型、工业型、综合型、生态良好型等多种类型,产业园区涉及钢铁、有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针对性。

      试点城市和产业园区基本实现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国家区域城市的全覆盖,同时,试点城市也基本位于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内,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

      如北京、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城市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上海、浙江和江苏等长三角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城市,同时又是资源和能源约束较为紧张地区,在以上地区展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探索经济增长与生态治理双赢的发展模式十分必要。

      此前,上海嘉定、浙江等入选试点地区便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的指导意见》《嘉定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在地区层面率先展开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工作。其中,浙江更是在全国首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区域指数,并上线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场景应用,积极推动本地减污降碳协同工作取得实效。

      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在COP28中国边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浙江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入选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同时又成为此次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由此可见,此次部分试点是生态环境部在此前地方减污降碳协同优秀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评选出来的,这有利于加快形成一批效果好、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案例,助力提高全国减污降碳工作的协同性。

      未来,试点地区将在钢铁、有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源头领域加强污染物和碳排放的协同防控力度,进一步明确协同目标、探索协同路径,探索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并进的新模式。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