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可持续发展金融主要是指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是以金融手段去支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在中国,绿色发展概念已经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特别提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支持“碳减排”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与之相关的转型金融也成为绿色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
自提出“双碳”目标以来im体育,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规模进一步扩大,并继续维持较高增长速度;二是绿色金融中和“碳”相关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迅速增长im体育,截至2023年6月末im体育,银行业本外币的绿色信贷规模余额约27万亿,绿色债券余额约超3万亿,均全球排名第一,绿色债券约有1000亿和“碳减排”“碳中和”直接挂钩,发展速度较快。此外,和绿色主题相关的公私募及保险类产品,在过去也发展迅速。
总体来看,目前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相对完备,机构体系较为丰富,各类金融机构均参与其中,同时市场体系也日渐多元,为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在减排的背景下,转型金融已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广义的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支持绿色发展,严格意义上,是包含转型金融和“双碳”相关的部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区别主要在于,狭义的绿色金融聚焦绿色产业和项目,在实践中,绿色债券及绿色信贷都需要按照相关目录进行操作。这些目录中所包含的绿色产业和项目,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算高。但对国家而言,绿色发展战略并不只局限于绿色产业的发展,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特别是“减碳”)也包括高排放行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而且对于实现减排目标来说,推动高排放行业的低碳转型更显重要。
从国家发展来看,需要平衡好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碳达峰”不是“碳冲锋”,要在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逐步降低碳强度,这意味着需要对高排放行业有序实现低碳转型提供支持。支持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不属于狭义绿色金融im体育,而应归于转型金融的范畴。从发展的逻辑来讲,转型金融是前期狭义绿色金融发展的延伸,是新时代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从支持对象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看,转型金融的潜在规模要远大于狭义的绿色金融。
首先是扩大原有工具范围,政策工具要进一步扩大,在监管层面,现有的监管体系已非常完善,考核激励办法也已具备,应继续推动落地和实施。此外,制度的完善非常关键,目前支持激励的制度较多,约束制度较少,“碳减排”是要进行相关约束的,约束能帮助融资人真正实现减排目标,所以需要完善制度,加入约束条款,并在具体执行当中,当成履约条款的一部分,在司法上得到尊重,这需要一整套制度的完善。其次,还需要完善标准,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之后就有了对比参照物,标准不光是内部要统一,外部在国际上要有可比性,所谓双向制度开放,一定程度上是要跟国际进行可对比,实现“内部统一、外部对接”,未来在标准层面上还任重而道远。
同时,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较为严格且透明度较高,未来,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统一,例如披露范围、披露主体对象、披露内容等,今后不同类型产品应有可比性,例如信贷披露内容、债券披露内容和股权披露重点内容核心应保持一致。二是披露范围,披露是一种责任,一旦披露,机构便要承担相应责任,就会愈加重视,尤其是上市公司面临着较强约束,这就会进一步强化市场的约束。三是披露信息的运用,信息披露的好处在于披露后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公开数据,中介机构等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更多元化加工,生成更有价值的内容,为投资人提供更多服务,形成正向循环,市场约束效率也能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便是专业能力的缺失,尤其是“碳减排”领域,“碳减排”要实实在在考察信贷过程,需要实际产生减排效果,包括“碳中和债券”或“碳挂钩减排债券”等都有严格要求,这对金融机构提出了较大挑战。例如,精准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是要求可核查、可验证的,但银行如何去核查验证是较为复杂的问题,这其中产生了跨界,财务专家需要变成产业专家,且面对多个产业,每个产业或行业的逻辑均不同,需要有不同行业的业务专家,这时候就面临很大难题。
债券市场也是同理,中介机构承担了很大责任,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提升能力,这其中也意味着对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的需求是巨大的。债券市场存在众多投资人,需要做大量调查工作,亟须高质量的中介服务。如何保证中介机构站在投资人一边而不是发行人,机制设计至关重要。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难以避免花钱买评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级和实际表现出现很大差异。投资人付费模式理论上很好,可以解决此问题,是较好的探索,但探索仍需要过程im体育。中介对市场发展至关重要,从长远看,投资人付费模式的方向有助于市场更健康发展,有助于引导中介行为至正确方向。